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-the project for future green
- 採行異於傳統劃設保護(留)區的作法,改以人為採集將野外受脅植物帶回植物園內,利用輔助繁殖方式進行受脅植物的繁殖與保存,並以植物園為平臺,經由展示與教育活動,讓一般民眾獲得接觸受脅植物與瞭解相關生態知識的機會,藉機深化社會大眾的自然保育意識。科學界將此作法稱為「遷地保育」(ex situ conservation),並認同此作法可有效彌補「就地保育」[in situ conservation,科學界對劃設保護(留)區實施保育工作的稱呼]的不足,尤其是在面臨全球氣候變遷、資源過度開發與環境嚴重劣化的今日,保護(留)區常因劇烈災害事件衝擊,導致原生棲地與物種的流失,更彰顯了遷地保育與就地保育互補的重要性。 臺灣孕育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,且保育工作起步較早,2000 年即已完成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的建置,涵蓋約19.5%的國土面積,為全島動植物提供完整的棲地軸線。然而,極端災害衝擊與人為開發的影響下,保護(留)區內的物種仍難以免除滅絕之風險,例如莫拉克風災期間全臺新形成崩塌地達39,492 公頃,即導致許多原生物種棲地的滅失。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(以下簡稱:林試所)的研究統計,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初評名錄列舉的908種受威脅植物中,高達110種未受到保護(留)區的涵蓋,分布範圍零星遍及西部海岸、平原、農水田及離島等地,承受到最直接的棲地環境滅失威脅。 林試所轄林地及苗圃範圍多在海拔1,000公尺以下,針對在此區域海拔以上的植物之採集、保存與培育,會有環境條件上的限制,因此本計畫重點在於具備中、高海拔植物採集與培育等專業能力,且提供展示與培育場域,不僅讓受脅物種保存下來,更進一步讓民眾有機會認識臺灣中、高海拔地區受脅植物。